- 【 高中议论文 】
- 【 高考议论文 】
- 【 并列式议论文 】
- 【 优秀议论文 】
6、高中议论文写作片段系列训练:总分总式结构
高中议论文写作周训练:
第六周 “总-分-总”式结构(20xx年x月x日)
【学习目标】能熟练运用“总-分-总”式作文结构
【学习时间】2学时
【学习过程】
一、概念解说
1.结构图示
分
分2.结构解说(1)本式的特点是:先总说,提出论点或论题,然后分几方面论述,最后再总起来说(或
重申论点,或总结引申)。分述时,有时各层次间表现为并列关系,有时则表现为对比关系。
这种结构适用于各种体裁的议论文,尤其是写作关系型的题目。
(2)总分总结构的常见变体:总—分,分—总。
“总——分”式:其特点是没有结论部分。在引论提出论点后,或分若干论点阐述证明,
它常在分述的部分进行小结;或分举若干论据进行分析。最后没有总收照应,也没有针对论
点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。
“分——总”式:议论时不是先提出论点,而是先分若干分论点进行论证,最后进行归
纳,进而明确总论点,做出结论。
3.总分总结构的运用
(1)整篇文章的宏观构思 (2)文章中局部段落的组织
4.注意事项
(1)分说必须与总说在中心主旨上保持一致,应从不同角度、不同侧面来论证中心论点,
相互之间不可重复、交叉。
(2)总分式的结构优点是布局严谨,层次井然,便于作者掌握议论文的层次,也便于读
者阅读,但也容易形成固定化的模式而显得呆板。
二、例文欣赏
以“必须跨过这道坎”为题,写一篇文章。 (上海高考作文题)
要求:(1)不少于800字。(2)不要写成诗歌。(3)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。
必须跨过这道坎
浩浩长江,从唐古拉山绵延而下,一路上有急流险滩,也有悬泉瀑布,可江水总带着一
往无前的气势和誓要与汪洋相汇的决心越过一个个横在面前的阻碍,最终与东海相拥。生活
亦是如此,它从来不是一条康庄大道,沿着既定的轨迹便能达到理想的高地,总有那么一道
道坎阻挡着前行的步伐。于是很多人停在了追梦的路上,而只有那些跨过了生命的坎坷的人
才最终得到了梦想,找到了真理,迎来了光明和希望。(总说)
在追求理想的路途上,面对怀疑和睥倪的目光,请告诉自己:必须跨过这道坎,因为只
有跨过了方能实现理想和追求。晦暗萧索的街头,一个孤单的身影正在挨家挨户地敲门诉说
…… …… 余下全文
高考议论文基本结构模式探析
【可供选择的议论结构模式】:
①、并列式:①分论点平行:②论据平行: ②、对照式(含类比和正反对比); ③、总分式; ④、层递式。
【重点探析层进式结构(又称为层层深入法)】:
1、有多个论证层次,每个层次包一个分论点和证明这一分论点的论据; 2、各层次间是一种由浅入深、由表入里、由现象到本质、一层比一层深入的关系,而它们又都是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的;
这种论证方法,符合人们认识或思维活动的一般过程,显得顺理成章,便于接受;这种层层深入的论证结构,使得说理充分,论证周密,既能全面阐述论点的丰富内涵,又能深刻揭示论点的理论深度,从而将论点建立在坚定的理论基础上;运用这一论证方法,在语言上又易显出一种递进层高的气势,能表现出一种气势美和力度美,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。 【层进式结构模式举例】: (1)“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”: --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--我们要善于发现 --要创造更好的答案 (2)“做伟大的老实人”:
引论--老实人的内涵。 本论--老实人的伟大之处。 A、忍:慎独,
B、对自己负责;恪尽职守, C、对工作负责。 D、信:诚实;守信。 E、义:忠诚;执著。 结论--做伟大的老实人。
(3)以谈“勇气”为话题组成层进式结构。 (中心论点)勇气是一种可贵的精神:
分论点1,勇气是战胜困难的武器,是事业成功的保证;
分论点2,勇气还是顶住歪风邪气的重要支柱。(引申强调)勇气在今天是一种革命精神。 或者也可以这样行文:
(论点)勇气是一种可贵的精神。(论证)道理论证--勇气很可贵;举例论证--勇气很可贵。联系实际进一步论证--勇气的确很可贵(个人的经历、体会)。总结强调:我们每个人都应培养自己的勇气。 还可以这样行文:
(是什么)诠释“勇气”,提出勇气是一可贵的精神--(为什么)为什么说勇气很可贵:勇气是战胜困难的武器;勇气是事业成功的保证--(怎样做)怎样培养自己的勇气:努力学习,提高认识水平,树立远大目标;积极参与
实践活动,发扬拼搏进取精神;在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做起。 【另外的快速构思模式】: 一、述料--引点--列据--证理
…… …… 余下全文
并列式议论文范文
(一) 并列分解“是什么”
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
一个在灾难中傲然挺立的国家,必然是一个拥有伟大精神的国度;一个懂得弘扬伟大精神的民族,必定会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。(中心论点)
四川汶川、青海玉树,见证了中华民族遭遇的重大地震灾难,也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。面对极为罕见的玉树强震,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、团结奋战,开展了极为艰苦的抗震救灾斗争,夺取了重大胜利,创造了在高原高寒地带灾难救援史上的奇迹。8月19日,中央在西宁召开大会,全面总结玉树抗震救灾工作,表彰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抗震救灾模范,这是对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一次大力弘扬,必将极大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夺取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。
心、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转化为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。面对强震袭向玉树,举国上下同玉树人民“在一起”,前方后方坚信“玉树不倒、青海长青”,四面八方“一方有难、八方支援”,56个民族血脉相通,凝结成患难与共、坚不可摧的命运共同体,彰显了
我们党具有的强大号召力和向心力,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,展示出同舟共济、团结一心的国家力量和民族气蕴。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,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,和衷共济、团结奋斗,我们的事业就会不断兴旺发达,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繁荣富强。
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,就是要把不畏艰险、百折不挠的民族品格转化为开拓进取的坚定意玉树强震突如其来,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紧急动员,各级干部身先士卒,广大共 产 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,各族群众奋力自救和互救。我们的人民军队冲锋在前,以坚强毅力挑战体力极限、精神极限、生存极限,冲破千难万险为灾区群众送去生命的希望,共同展现了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雄气概。在前进的道路上,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,自强不息、不断进取,我们就必定能够不断战胜一切艰难险阻,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。
性的实际行动。在抗震救灾的全过程中,“人的生命高于一切、重于一切、大于一切”成为共同信念,最大程度搜救了被困群众,最快速度救治了受伤人员,最大力度安置了受灾群众。党中央科学指挥,广大军民和各专业救援队伍坚持科学救援,充分发
…… …… 余下全文